当前位置:首页 > 备考辅导 >  串讲资料

2013年自考《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10)

时间:2016-06-29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txj

86.怎样认识资本的本质?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答:(1)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2)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生产资料形式和劳动力形式。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3)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第二,它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

87.什么是剩余价值率?

答:(1)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产生的,为准确地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应该用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相比。剩余价值率就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2)m'表示剩余价值率,则m'mv。雇佣工人的工作日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剩余价值率因而也可以用另一种形式表示,即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3)M代表剩余价值量,则MmvXvm'Xv。可见,资本家要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可以通过两条途径,一是提高剩余价值率,即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二是增加可变资本总量,以雇用更多工人,扩大剥削范围。

88.如何理解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答:(1)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就是通过资本对雇佣劳动的支配,不断提高对雇佣劳动力的剥削程度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

(2)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部过程。

89.怎样认识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实质和后果?

答:  (1)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2)资本积累的后果:一是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卜二是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三是引起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3)资本主义的进步的历史作用,可以用两个简短的论点来概括: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的社会化。

(4)资本积累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最终必将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90.什么是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

答:  (1)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权力机构体系进行组织和活动的一种制度,特别是在实行民主共和制的国家中,三权分立是其政权机构组织形式的显著特征。,三权分立是将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权力,三者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构行使,一般来说,议会掌握立法权,政府掌握行政权,法院掌握司法权。

(2)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又称为国会或议院,它一般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议会作为实现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其主要作用在于通过立法来实现资产阶级的统治意志和保护资产阶级的财产与利益;保证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在资本主义政权机构中占统治地位;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关系。

(3)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权力机构体系中的执行机构。资产阶级政府对社会的日常管理由政府所设立的各个职能部门来进行。同时政府还依靠军队、警察、特工等暴力手段来完成政府的职能。

(4)资本主义国家的司法机关通称法院,是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保证资产阶级宪法和各种基本法律贯彻实行的专政机关。

91.简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答:(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利己主义。利己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必然产物,是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所共有的观念,“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私有者的至理信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最高和最后形态,  因而利己主义也发展到了顶峰,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2)资本主义利己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为一己私利而获取金钱。这种以获取金钱为特征的利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92.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是怎样的?

答:(1)资产阶级主张利己主义的人生观,其论据是人的“自然本性”就是从感性出发而趋乐避苦,总是从生理本能的需要而追求于已有利的事物,从而得出人的本性是极端利己的结论。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人生观,宣扬人生的目的就是谋求个人利益,追求个人的幸福和享乐。为此就要采取各种手段获取实现其个人利益和享乐的金钱,因而赚钱成为实现其人生利益的最好手段。

(2)资产阶级的阶级本性决定他们是从维护资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利益出发,以极端利己的观点来判断人及其实践活动的价值。他们表面上强调要维护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权利,实际上是要求尊重资产者的价值和尊严,实现和保障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权利。资产阶级价值观的重要特征是以金钱作为判断价值的标准,以获取金钱作为人及其实践活动的价值的体现,把是否能获取金钱和获取金钱的多少看作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真实尺度。

(3)资产阶级的道德观是为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和经济利益服务的。它以尊重和增进个人利益作为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利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93.产业资本是如何实现资本循环和价值增殖的?

答:(1)产业资本在其现实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产业资本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2)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包含了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它是这三种循环形式的有机统一。

(3)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通过对资本循环运动的考察,揭示出资本是一种运动。剩余价值只有在资本的连续循环运动过程中才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94.简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答:(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两个因素: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

  2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受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重要影响。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反之,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长,资本周转速度就越慢。 

  (3)生产资本的构成是生产过程中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重要因素。生产资本的不同构成部分,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个部分。生产资本的构成对产业资本家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周转速度具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二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

 

本文由无忧教育网编辑,转摘请注明

 

上一篇:2013年自考《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9) 下一篇:2013年自考《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11)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培训项目

今日焦点

返回顶部